為免「黑心油」還有未爆彈,衛生福利部要求各地方衛生局,對國內163家製油廠商擴大稽查,廿五日前陸續公布結果。這是《食管法》6月新修以來,首度由中央領軍的專案大稽查,表面上雷霆萬鈞,但還未動作,地方就傳來人力捉襟見肘的抱怨。
「不要被我抓到,否則重罰!」衛福部次長許銘能日前公開喊話,並於17日下達公文,啟動各地方衛生局進行「專案稽查」,針對國內163家食品油製造廠商,稽查配方、原料、添加物等是否有摻偽造假及標示不實。
然而,許銘能也坦承稽查人力嚴重不足,以致地方衛生局必須放下其他業務配合專案稽查;政府每年編列1億經費給台北市以外的21縣市推動食品稽查,但未指定用於增加稽查人力。
修法後 首度大動作
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長蔡淑貞指出,目前各縣市衛生局專業稽查人力共約500人,同時要稽查管制藥品、毒品及食品,政府編列補助經費由各衛生局自行運用,人力確實有限。
大統使用粗製棉籽油混充優質油,牟取暴利,食藥署區管中心主任潘志寬指出,去年1月至今年10月,分別有8批、共7619公噸棉籽油進口,進口商以食品方式報驗,其中約4成為大統長基使用,另6成則流入其他油品進口商,確實用途已請地方衛生局協助稽查。
蔡淑貞說,棉籽油在各國都是核准的食用油,且無限量規定,台灣也不例外。
中國早年曾使用未精煉過的毛棉油,其中含有的純棉酚被指可能造成男性不孕。然而棉籽油中含有的棉酚與純棉酚不同,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(CODEX)也明確表示,精煉後的棉籽油不會造成任何健康危害,民眾不須過度恐慌。
地方抱怨 人力不足
她也強調,食品不是藥品,除了健康食品、嬰兒特殊營養食品及錠狀、膠囊狀食品、真空包裝即食食品,須事先審核再生產,一般食品上市前不須事先審查。但為加強稽查,食藥署預計11月底公告「食品業者登錄辦法」,第一年先強制食品添加物業者登錄各項產品,之後逐年增加登錄業別,並附追蹤資料,以助未來稽查之用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