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總統歐巴馬最近提名葉倫為下任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,引起全世界關注。葉倫不僅因為是首任女性聯準會主席而受矚目,也因為她與現任主席柏南克都是新凱恩斯學派經濟學者,他們都認為聯準會政策可以降低失業率。葉倫並表示,若提名得到確認,將盡最大努力促進就業的最大化。
雖然台灣失業率已從2009年的6%降至4.2%,但目前仍居四小龍之首,經建會也因此在近期飽受批評。問題可能就在於,台灣仍然抱守著較舊的新古典學派經濟思想,避免以貨幣政策來改善經濟。因此,葉倫以及新凱恩斯派經濟學者的主張,對於從未想過以央行措施來對付失業的台灣而言,確實值得政府重視。
現任聯準會主席柏南克,是第一個採用新凱恩斯派理念的央行總裁,他以大膽又精準的貨幣政策,推翻了新古典學派對於貨幣政策無法改善經濟的迷思,世界各國央行也逐漸開始採取新凱恩斯派的貨幣政策。葉倫向來認為,政府(包括央行)若要解決就業問題,確有可循的經濟措施。柯林頓總統因而特別欣賞葉倫的想法,便任命其擔任經濟顧問委員會的主席,並提名為聯準會的理事。
對於以貨幣政策降低失業率,葉倫一直是最堅持要求的聯準會官員,早在2007年12月時她就曾積極敦促聯準會,採取更積極的措施因應景氣下滑。具體而言,她認為美國的經濟,可以容忍2%以上的通膨,但卻不宜承受6%以上的失業率。
當年葛林斯班擔任聯準會主席時,致力於將通膨率壓低至0左右,以穩定物價為央行的首要目標。但是葉倫就公開反對這種政策,並表示保持溫和的通膨,確實有益於經濟,她的理論事後證實是對的,美國聯準會也自此奠定了2%核心通膨目標。
葉倫在耶魯大學時師承托賓,托氏以闡揚凱恩斯學經濟學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,其主要觀點就是政府能夠緩解經濟衰退的副作用,而不是像當時盛行的新古典學派主張袖手旁觀。專精勞動經濟學的葉倫,特地與其夫艾克洛夫(2001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)於2004年撰文,為央行的政策使命辯護。他們指出,央行應以貨幣政策刺激經濟需求,壓制因勞動利用率過低所引起的失業,特別是在通貨膨脹溫和時,政府更能夠藉此達到降低失業率的政策目標。
目前台灣通膨溫和,依照葉倫的主張,最適合由央行以貨幣政策發動刺激需求,進一步降低失業率。但是顯然仍以新古典學派掛帥的央行,向來以金融穩定為主要政策目標,從未考慮如何對付失業率。央行愈以匯率保護出口,海外生產比例就愈高,就算抓光炒匯外資,也無法降低失業率!
日本首相安倍的2%通膨目標,正好與美國聯準會一樣,顯然符合葉倫對刺激經濟的想法,因為日本的通膨很低,適合以激進的擴張性貨幣政策為之。明顯參考過葉倫理論的安倍經濟學,在日本央行強力推動下,初期成效非常令人滿意。
反觀台灣,同樣是通膨與經濟成長雙低而失業率相對偏高,財政政策無法提升經濟成長,貨幣政策卻不想碰失業問題。在此時刻,政府是否應考慮跟上世界各國央行的腳步,採用新凱恩斯學派的主張,動用貨幣政策工具,由央行領軍來對付失業率呢?
(作者是開南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)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
留言列表